译者:Lucy Van Pelt, 李尚(Shang Li)
海峡两岸旅游能否用来宣传北京当局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观点并以此推动统一?
海峡两岸旅游情况在过去16年里起起伏伏。2008年,历史上对华友好的国民党(KMT)执政时,海峡两岸旅游兴起;2016年,在不接受北京当局对台湾的观点、主张维持现状的民进党(DPP)执政后,海峡两岸旅游衰落,民进党在随后的选举中一直保持这一主张。伊恩(Ian Rowen)在书中对这些动态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将两岸旅游视为旅游地缘政治的一个特殊案例。
要理解这种动荡局势,需先简要阐述两岸旅游政策的发展。2008年,国民党的马英九向中国游客开放台湾旅游,最初是欢迎跟团游客,从 2011 年起开始欢迎特定城市的自由行游客。马英九承诺,增加与中国的接触将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缓解紧张局势。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拒绝了认可中国的观点,中国限制了赴台旅游。从2019年8月起,中国禁止了自由行,并在2020年1月起,也禁止了跟团游。虽然一直存在重启两岸旅游的说法,但中国继续限制赴台旅游,台湾也仍禁止赴华跟团游。
伊恩在研究两岸旅游贸易高峰时期的大陆跟团游客和自由行游客体验时发现,台湾导游将台湾“展现”为中国的一部分,以安抚大陆跟团游客。因此,在台湾旅游时,游客们能够感觉到他们仍在“一个中国”。与此相反,自由行游客可以直接接触台湾的生活,不受导游模式和固定行程的影响,他们对台湾表达了多种不同的看法。
北京当局的言论和台湾的旅行社通常将中国和台湾描绘成一个暂时分裂的国家,并将两地差异归置于“一个中国”的意识形态之下理解,而伊恩则认为,台湾居民和一些中国的自由行游客认识到了台湾日常生活空间的多样性,包括中国、日本、太平洋地区和原住民的文化元素共存。
伊恩的分析兼具学科性和实践经验。他是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文化、语言与文学系副教授,并曾在新加坡教授社会学和地理学。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拿到地理学博士学位之前,伊恩曾是翻译、导游、记者、艺术家和酒店管理者。通过这些丰富的背景,伊恩在研究海峡两岸旅游业的地缘政治时,对实践和政治层面都有所了解。
这项研究基于2012年至2020年间在台湾进行的广泛定性研究,并辅以伊恩2013年在上海和2014年在香港的调研。伊恩的研究方法包括多点民族志和半结构化访谈,共计120次,访谈对象涵盖了游客、旅游业从业人员、政府官员、行业代表和普通市民。为了补充他的采访和民族志分析,他还将他的实地考察笔记和访谈结果与旅游文件(包括相关政府和旅行社发布的文件)和媒体文本的内容分析进行了比较。他的研究成果得益于与各种资源的接触。
这本书包含两个历史章节和三个民族志章节、一个更新章节、后记以及关于方法论的附录。第一章概述了台湾的政治历史和特殊地位。第二章介绍了台湾和中国之间的流动性,详细阐述了管理这种互动的复杂制度和话语框架。这两个历史章节将旅游贸易置于台湾的多重历史以及2008年后两岸的地缘政治之中,这对于不熟悉台湾和两岸局势的读者很有帮助。
民族志部分充满引人入胜的细节。第三章探讨了台湾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与旅游业促进两岸和解的假设相反,伊恩指出,中国赴台旅游业在台湾的蓬勃发展反而加剧了紧张局势。例如,伊恩的台湾受访者观察到,旅游景点变得拥挤不堪;士林夜市为中国旅游团重新包装后,台湾人纷纷远离;一位台湾学者说,过去秩序井然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变得混乱不堪,其游客管理甚至不如鼎泰丰连锁饺子店的管理效果理想。此外,马英九承诺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兑现。这些令人不满的结果引发了马英九第二任期(2012-2016年)内的抗议活动,第六章将对此进行讨论。事实上,两岸旅游高峰期与台湾人认同感的上升相吻合。
在第四章中,伊恩带领读者参与了2014年8月从上海出发的为期八天的台湾跟团游,同行的还有几位建筑工人和一个家庭。基于这一经历以及与其他游客的访谈,伊恩得出结论,在行程如此严密安排的旅游中,台湾被“展现”为中国的一部分:旅游团的行程好似在中国管辖的地区上进行的一样,路线和解说词回避了与支持统一情绪不和谐的元素,并光顾了与国民党相关的企业。因此,旅游团的构成、景点、赞助以及为迎合中国人的期望而做出的调整,都让伊恩的旅伴产生了一种身在中国的感觉。
一个显著的适应性案例体现在,旅游团的台湾导游使用支持统一的语言来照顾游客的感受,伊恩将这种做法称之为“地域翻译”。例如,导游称台湾人和大陆游客为“我们中国人”。这种用法在今天的台湾本地表达中鲜少听到。伊恩指出,导游还使用了北京当局的民族标签,如将台湾原住民称为“少数民族”。他认为,导游的地域翻译产生了将台湾“融入”中国一部分的效果。
自由行的中国游客离开了旅行团的圈子,接触到了台湾的日常多样性。基于伊恩2012年至 2015年间收集的访谈和观察数据,他认为,自由行游客的体验产生了不同的个人解读。与跟团游客较为单一的观点不同,自由行游客的态度千差万别。
在第五章中,伊恩阐述了自由行游客对台湾的各种看法。例如,他发现,少数自由行游客在台湾有转变思想的政治体验,如一位年轻的艺术博物馆志愿者在台北书店了解到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事迹。有几位游客提到台湾人在外表和说话方式中表现出了性别化的“温柔”;其中一位通过台湾朋友结识的上海男性甚至认为,台湾男性在与中国男性的较量中会处于劣势。许多自由行游客表示,他们很喜欢台湾的轻松和友好,这与中国形成了对比。还有一些人注意到台北的日式都市空间和青年文化,这让台湾给人感觉更接近日本而非中国。尽管伊恩发现自由行游客比跟团游客更能感受到台湾的多样性,他也注意到有些人对台湾的独特性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总体而言,大多数游客认为,从长远来看,“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的。因此,无论是自由行还是跟团游客,多数倾向于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分,而大多数台湾人则不这么认为。
第六章超越了民族志部分研究的时间段,讨论了台湾民众对马英九政府对华友好旅游政策的不满。该章将2014年台湾的太阳花运动(抗议一项包含旅游条款的两岸贸易协议)与2016年国民党在选举中的失败联系起来。章节详细描述了中国当局如何通过减少游客数量对即将上任的民进党政府施压,而民进党政府通过拓展台湾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以应对这一压力。后记讨论了新冠疫情对台湾及其他地区旅游业和边界具体化的影响。
研究台湾的学者常常对全球地缘政治的现实主义话题中台湾观点的边缘化表示担忧。同样,中国游客也常被描绘成一个没有差异的大群体。令人欣慰的是,伊恩的民族志研究让读者能够倾听这些被边缘化的声音。
本书表明了中国对赴台旅游的战略运用未能使两岸关系更为紧密,这将吸引广大读者,包括旅游学、人类学、地区研究和政治学领域的学者和学生,以及关注两岸关系的政策制定者。除了学术界,普通读者也会对书中关于旅游业与社会、政治问题交织的见解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在个人日常交际中表现的生动描述产生浓厚的兴趣。
想了解更多关于台湾的信息?点击这里!
主要图片:2018年游客在台湾九份地区 来源:Richard Ricciardi/Flickr.
本书封面经出版商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