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口罩#的澳大利亚:在疫情之下社会准则如何形成 | Melbourne Asia Review
Inquiries

Melbourne Asia Review is an initiative of the Asia Institute. Any inquiries about Melbourne Asia Review should be directed to the Managing Editor, Cathy Harper.

Email Address
译者:官俊祺 翁陈单(Dan)审校:高玮琦 吴子靖

 

澳大利亚第二人口大州——维多利亚州,于2020年7月至11月期间首次要求民众在户外必须全天候佩戴口罩。随着第二轮新冠疫情爆发,州政府于7月下旬将佩戴口罩上升为硬性规定,墨尔本境内全民必须佩戴口罩,拒绝配合者将面临200澳元的罚款,维州其他地区紧随其后也颁布强制措施。

此前,关于是否应该佩戴口罩及佩戴口罩在病毒控制方面是否有效,澳洲政府、医疗专家、社区领袖以及各大媒体向公众提供了不同建议。2020年7月1日,时任澳洲首席代理医疗官保罗·凯利(Paul Kelly)教授表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时间内”,佩戴口罩都不是必须的,在回答“病毒高发地区的群众是否应该佩戴口罩?”这一问题时,他表示“戴口罩只是一种选择”。

强制佩戴口罩意味着公众不得不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此种变化衍生出一个有趣的讨论空间,多种意识形态和群体身份在此形成并相互试探。各种观点在社交媒体上相互碰撞,同时通过‘规范构建’这一过程,获得足以影响他人行为的力量。

社会规范与社会认同理论

这里提到的“社会规范”可以理解为学者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所阐述的“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倾向” ,具有涌现性和流动性。

这些规范存在于人类活动的社会心理领域,换言之,“规范需要共同遵守,其能否存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得到某个群体的认同”,同时也“由个人违反规范时遭受的尴尬、焦虑、内疚和羞耻感”来维持。据了解,心理和社会因素都会影响人类行为。学者凯瑟琳·斯坦特耶斯(Katharine Steentjes)、蒂姆·库尔茨(Tim Kurz)、曼努埃拉·巴雷托(Manuela Barreto)以及托马斯·莫顿(Thomas Morton)认为,“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做的(即指令性规范)和大家都在做的(即描述性规范)深刻影响了个人特定的思考和(或)行为方式。”

笔者认为,社会身份与社会规范密切相关,佩戴口罩的象征性意义便包括人们对于社会规范的理解与制定,人们还会利用这些规范来定位自己和区分他人。社会认同理论学者亨利·塔杰费尔(Henri Tajfel)和约翰·特纳(John Turner)认为,人们会强调群体间的差异。人们放大内群体成员的正面属性,从而区别于外群体成员;同时贬损外群体成员,使内群体成员获得正面的社会认同。

网络讨论平台为研究提供真实情境下的用户交互数据。因此,我重点留意了澳洲访问量排名第七的新闻网站红迪(Reddit),访问量仅次于谷歌(Google)、油管(YouTube)、脸书(Facebook)等社交平台。我所搜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一个名为“墨尔本人和墨尔本热心肠”的Reddit讨论组,该讨论组拥有29万名注册用户,是聚焦墨尔本各类问题最大的在线社交论坛。

我重点研究了其中一个名为“我为墨尔本感到自豪”的主题帖子。该帖子最初由RP1 (Reddit用户1)于2020年7月25日发布,当天是墨尔本城区强制要求佩戴口罩的第三天。该贴在随后的24小时内便收到756条评论和2900次“赞成”。Reddit内置投票功能,可显示每条发布内容是否被正面解读。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帖子下方的上箭头(1分)或下箭头(-1分)图标来表示“赞成”或“反对”(也可不点击)。因此,帖子的总分可以很好地表明帖子内容的“正面性”或“负面性”。得票较多的帖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的社会规范。因此,2900条“赞成票”说明多数参与讨论的用户对于RP1发布的第一条帖子进行了正面解读。

RP1在原帖中记录了她(他)对于口罩强制令发布的几天后墨尔本民众是否佩戴口罩的观察:

“今天是戴口罩的第三天。我的天啊。目之所及大家都在积极响应口罩令,这速度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到目前为止,我只看见过一小群高中生没有把口罩戴在脸上,而是挂在脖子上,除此之外,所有人都戴着口罩。(当然了,我花了大概45分钟才走出家门)[原文如此]”。

在下文中,我提取出了用户评价“不戴口罩”这一行为时频繁使用的词汇,这些词汇正是用户用于定位自己和分类他人的关键指标。如果用户们使用“好(good)”这类正面的评价性标签来描述已佩戴口罩的群众,意味着他们把自己定位成了“口罩支持者”。此外,如果用户们使用诸如“坏(bad)”这类负面词汇来评价未佩戴口罩的群众,可视为拥护“口罩支持者”这一身份。我认为,如果在这些标签中,正面词汇多于负面词汇,那么佩戴口罩已在这一社区形成社会规范。反之亦然:如果使用“坏(bad)”等负面形容词来描述已佩戴口罩的群众,那么可以视作用户们正在构建‘口罩反对者’的身份。

一旦佩戴口罩或不戴口罩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便会对他人的行为造成影响。我分析了网友们在某一评价不戴口罩的帖子下方的评论,以及讨论组如何共同建立社会认同和社区意识,也就是讨论组如何构建‘内群体性’。

Reddit用户用于评价佩戴口罩行为的关键性语言标签

在我分析的帖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性标签是“好(good)”、”很好(great)”和“坏(bad)”,出现频次分别为39次、16次和19次。

好(good很好(great坏(bad的用法

“好(good)”、“很好(great)”以及“坏(bad)”是最简单直接的评价性标签,前两者是对所选对象的积极评价,后者则是消极评价。也许存在用户使用反讽这一修辞手法来暗示与字面意思相反的情况,但是,除非有用户对该暗示进行解读并做出回应,否则反讽含义并不成立。本文数据中不包含类似情况。

当然,主题帖中的“好(good)”、“很好(great)”和“坏(bad)”不止用于评价佩戴口罩这一行为。有用户评论道,“卫生良好(good hygiene)”,有的使用诸如“说得好(good point)”和“好样的(good work)”等字眼来肯定其他内容贡献者发布的评论和资讯。帖中也有不少用户使用“好(good)”来评价佩戴口罩的行为。例如,RP2(Reddit用户2)评论道:“墨尔本,好样的!(Good work,Melbourne!)”,这可视为用户对于民众配合口罩令的正面评价。也有部分用户在类似的语境下发布诸如“很高兴能看到(Good to see)”之类的评论。“很好(great)”与“好(good)”的使用场景类似,但是前者通常与佩戴口罩的积极评价挂钩,例如,“维州做得很好(Victoria is doing great)”,“我们都带上口罩了,很好(great we wear masks)”,“能看到[大家]戴口罩真是太好了(great to see)”,“真是太好了(it’s been great)”,以上评论都表达了对佩戴口罩这一行为的肯定。

“好(good)”是一个形容佩戴口罩的褒义评价标签,下面的例子能够体现口罩支持者的社会身份如何通过该标签的使用得以形成。此前有帖子分享过几则趣闻,其中有位女士忘戴口罩后一边道歉一边小跑回车里拿口罩戴上。RP3(Reddit用户3)对此评论道:“她做得不错,至少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之处(Good on her at least she’s aware of herself)。”在这些评论发布之际,佩戴口罩还是一项新要求,估计当时还有不少这类评论。而且特别有趣的是,通过研究这一系列帖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参与者如何共同创造社会规范和社会认同。

“坏(bad)”是一个负面的评价性标签,可用于“异化”那些被视为“外群体”的成员,以声明个人立场。在研究数据中,“坏(bad)”通常用于描述采取新冠防疫建议后产生的后果,包括佩戴口罩后的不适感以及新冠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其实,“坏(bad)”这一标签并不常用于评价遵守或不遵守强制口罩令的群众,只有一个例子里的“坏(bad)”是评价那些人不戴口罩的——“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a really bad idea)”。

白痴(idiot愚蠢(stupid的用法

其他值得注意的负面评价性标签包括“白痴(idiot)”和“愚蠢(stupid)”,两词分别出现11次和6次。这些词常用于批判不戴口罩的行为,继而通过甄别或异化外群体成员,来巩固评论者的立场。“白痴(idiot)”这个词用于指代生活在墨尔本却不遵守佩戴口罩规定的情形,(其他应用场景还包括形容前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及其支持者)。RP4(Reddit用户4)评论道: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原文如此]只偶尔看到几个白痴将自己的快乐置于社区的健康之上。”

有三条评论使用了“愚蠢(stupid)”来形容没有完全遵守口罩令的群众。除此之外,“愚蠢(stupid)”多用于反对美国政府的新冠疫情政策。还有两条评论里出现了“傻瓜(moron)”一词,都是指不戴口罩的人群。​​

用户们使用负面的评价性标签来反对那些拒绝配合口罩令的人群,从而强调其“口罩支持者”的身份。对不戴口罩人群的负面评价越多,这类负面看法就越能成为社区内的社会规范。

自豪(proud开心(happy的用法

用户们似乎可以通过给那些不戴口罩的人群贴上负面标签,强调其“口罩支持者”的身份,但是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形成社区意识和支持口罩的社会认同感。下面一系列评论都使用“自豪(proud)”和“开心(happy)”,两者都是带有评价意图和情绪表现的词汇,且对于社会认同的形成,似乎比负面评价性标签更为有效。

RP5(Reddit用户5):“我为所有人自豪!我感觉这似乎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将我们整个社区联系在一起。”

RP6 (Reddit用户6): “这就是为什么墨尔本能够快速有效地杀死病毒这玩意儿。真为我的家乡自豪。”

RP7 (Reddit用户7): “我真的认为所有人都受够了,大家都在配合,我们能挺过去。我觉得或许咱们早就该这么做了,能看到周围的人都戴上了口罩,还是蛮让人开心的。”

RP5的评论出现在一系列墨尔本城区多处口罩佩戴情况的帖子下方。在这条评论中,发帖者使用“自豪(proud)”来表达正面评价,并搭配“大家(us)”、“拉近距离(closer together)”、“联系(connect)”以及“社区(community)”等字眼,凸显了支持口罩者的社会身份,促使其内群体的形成。RP6似乎认为,使用“自豪(proud)”一词,同时将墨尔本描述为她(他)的家乡,放大了内群体性。虽然RP7并未完全支持这种新兴的社会认同,反而对疫情初期民众缺乏佩戴口罩的自觉性作出批判性评价,但是她(他)还是使用了“开心(happy)”一词对逐渐壮大的‘口罩团’予以正面评价。

在用户的讨论中,“自豪(proud)”共出现15次(含以上实例),多出现在回应配合口罩令的帖子中;“开心(happy)”出现了12次,仅有4次与配合口罩令相关。“开心(happy)”的用法似乎更笼统,比如,“我乐意去解释(I’m happy to explain)”。以下列出了更多使用“自豪(proud)”和“开心(happy)”的例子:

RP8 (Reddit用户8):“谢谢!今天是让我倍感自豪的一天。”

RP9(Reddit用户9):“今天真好,又有一件事可以让我们为这座城市自豪。[原文如此]”

RP10(Reddit用户10):“我也为我们自豪。我两次外出都看到有99%的人佩戴口罩,这是好事。”

RP11(Reddit用户11): “让我特别自豪的是,在这种时刻,*大多数人*都在尽自己所能[防止疫情扩散] .

RP12(Reddit用户12):“刚外出买东西,我感到特别开心,因为大家都很配合。”

RP13(Reddit用户13):“我在外面散步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已佩戴口罩,我特别开心。”

上述所有“自豪(proud)”和“开心(happy)”都是讨论者对墨尔本民众遵守口罩令的肯定性评价。然而,也有不少帖子质疑他人对这种情况“感到自豪”。部分用户认为,如果不是硬性规定,很多人根本不会戴口罩。这些评论者虽然也是“口罩支持者”,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同。下列RP14(Reddit用户14)的评论提到,她(他)认为自己与“感到自豪”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能理解那些为此感到自豪的民众,同时她(他)还表明了自己支持口罩令的立场。

RP14:“哈哈哈,我不知道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因为全世界很早就要求戴口罩了,当时(我们不戴口罩)也没人指责我们不负责任’,但我理解你的感受。墨尔本民众的行为实属常规操作而已[原文如此]。”

有些支持口罩的用户对墨尔本实现口罩配合的方式持批评态度。虽然“自豪(proud)”和“开心(happy)”在表示支持口罩的立场方面发挥着相似的作用,但是,对墨尔本人的集体行为抒发‘自豪’的情感却遭到了反驳和指责。看来,‘自豪感’融合了有关集体成就的正面评价和情感。“开心”是对事物的一种积极感受,并无“自豪”色彩。“自豪(proud)”与内群体的形成有更强的关联性,因此有些支持口罩的用户拒绝盲目自豪,而是选择批判,以表明可以做得更好。

结论

在以上分析的Reddit主题帖中,大多数用户发表了不止一条评论,都积极参与了实时意义的建构,对部分墨尔本人不戴口罩的行为给予了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他们通过这样的话语实践,‘异化’外群体的属性(即不戴口罩),并形成全新的社会认同。这些立场还同步反映、影响并推动社会规范不断变化。

在Reddit平台参与讨论的用户们促成了这些不断变化的社会规范,这些规范不断受到挑战,被解构、分散,最后实现重建。即使是简单的评价性语言,也在创造社会规范和具有群体导向的社会认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eddit论坛作为庞大墨尔本社区的一个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墨尔本人将佩戴口罩作为一项公共卫生措施的普遍态度。

相关网络研讨会:《是治理还是社会适应力:学习东南亚处理新冠疫情的经验》

图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戴着口罩的女人。2020年1月。来源:Alpha/Flickr

2021年第六版DOI:10.37839/MAR2652-550X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