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郑佳宁,杨诺
2021年是韩澳建交60周年。韩国是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同为美国的盟友。
为庆祝建交60周年,政府高层举行了许多大型庆祝活动。在此背景下,我们就在韩出生现居澳大利亚的群体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这一鲜少得到研究的状况。韩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经济与社会方面均做出重大贡献,为澳洲带来劳动力、资本、技术、文化、价值观和现代韩国历史。
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11年统计的在澳朝鲜国人只有4名。1911年至1971年间,出生在朝鲜半岛的澳洲人口被归为出生于“其他亚洲国家” 的类别中, 并未得到单独记录。直到1991年,在澳大利亚的人口统计数据中,朝鲜和韩国才被一并归入 “朝鲜半岛”类别之下。1991年,当朝鲜和韩国作为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加入联合国后,澳大利亚才开始分开记录出生于朝鲜和韩国的在澳人口。
*自1991年澳洲在韩出生的人口记录。[来源:ABS,历史人口数据,出生国家。引用日期2021年9月21日]
2016年澳大利亚的人口普查显示,52.5%的出生于韩国的澳大利亚人居住在人口第一大洲新南威尔士州,18.6%居住在昆士兰州,而仅有15%居住人口第二大州维多利亚州。从历史上看,1976年至1981年间,大批来自韩国的移民涌入悉尼寻找工作,因此韩国人主要居住在新南威尔士州。在悉尼内城 (inner Sydney)的雷德芬区(Redfern),曾有一个非官方的移民社区中心,供韩国人分享信息和资源,由此该区化身为韩国移民的中心。自1976年至1981年,新南威尔士州的韩裔口增加了四倍;至1986年,人口数又翻了一翻;1991年,在韩国实现民主化、并积极追求自由化和全球化之后,这个数字又上升了一倍多。
*1911年统计的数字包括朝鲜和韩国出生的人口,1971年及以后仅限韩国出生人口。
[来源:ABS,历史人口数据,出生国家。引用日期2021年9月21日]
2021年韩裔澳大利亚人相关调查
在2021年4月至9月,一个由研究移民、媒体和商业等领域跨界学者组成的团队,面向自我认定为韩裔澳大利亚人的群体进行了首次全国性调查。我们通过个人网页、电子邮件、Kakao(韩语群体广泛使用的手机通信应用程序)、以及Facebook等社交媒体,收集到933份回答。其中62.5%(n=583)的回答包含完整、可用的数据,属于有效答复。与此同时,该团队还面向50名自我认定为韩裔的澳大利亚人进行了个人访谈。
几乎所有(91.3%)的有效回答中(583份),调查对象都认定自己是韩裔。其中超过一半(54.2%)的受访者认定自己是成年后移民到澳大利亚的第一代韩裔澳大利亚人。同时有50.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澳大利亚公民,还有47%认为自己是韩国人,0.3%认为自己是朝鲜人。
调查对象中,大多数人在澳大利亚已经生活十年以上。其中有43.1%已经在澳大利亚生活16年以上,23.1%在澳生活11至15年,18.8%在澳生活6至10年,还有14.3%在澳生活1至5年。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在调查时,仅有0.7%的受访者在澳大利亚居住时长不到一年。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如下,31至40岁占比30%,41至50岁占比24.7%,18至30岁占比17.3%,而51至60岁占比13.7%。参加调查的女性的人数(61.2%)多于男性(36.9%),而1.9%选择不报告性别或拒绝描述自己的性别。调查显示,近94%的受访者是异性恋,而2.6%认定自己为双性恋,0.7%为同性恋,0.5%是无性恋。就婚姻状况而言,有63.6%的受访者已婚,12.7%未婚但已和伴侣同居,还有17.8%是单身。大多数的调查对象(58.3%)有孩子。在用韩语回答调查的受访者中,有68.5%在家里讲韩语,而仅有30%在家里讲英语。在用英语回答的受访者中,有50.6%在家里讲韩语,而有44.5%讲英语。
身份认同、歧视经历、文化输出与澳大利亚社群
大多数人(64.1%)将“韩裔”列为他们的首要自我认同身份,这比自我认同为“韩裔澳大利亚人”(23.1%)和 “亚洲人”(5.3%)要高。尽管50.5%拥有澳大利亚国籍,但只有6.1%选择 “澳大利亚人”作为他们的首要自我认同身份,此外有41%将“澳大利亚人”这一选项排在倒数第四位。类似情况在个人访谈中也得到应证,许多在澳大利亚生活了30至40年以上,并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成为澳大利亚公民的受访者说,他们从未觉得自己是“澳大利亚人”。更多会说“我们”是“韩裔”,而不会说“我们”是“澳大利亚人”。
然而,纵使绝大多数人自我认同为“韩裔”,许多受访者认为在当地澳大利亚社群获得“归属感” 比在韩国社群 获得”归属感 “更为重要。
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59%)都因是韩裔身份而遭受过歧视,有15%的人表示因性别或性取向而遭受过歧视。值得注意的是,在遭受过性别歧视的受访者中,有88.7%也遭受过种族歧视。这就意味着: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有很大的重叠和交叉性;需要进一步仔细和深入的学术调查。
通过线上社交与国际业务交流,韩裔澳大利亚人将澳韩两国联结,为建立稳固的双边关系做出重大贡献。大多数韩裔澳大利亚会经常回韩国,与在韩国的家人和亲戚保持密切联系,其中16.7%年回国次数至少2次。约有40%澳组建家庭,配偶同样来自移民群体。调查还显示出,虽然60.5%在澳大利亚的工作环境具有多元文化属性,但57.8%表示密切往来的朋友仍以韩裔居多。
韩国侨民在食物、新闻和娱乐方式层面上维系自己与韩国人这一身份的纽带:66.7%的受访者几乎每天食用韩国食品(28.6%每周食用一次);86.6%每周至少采买一次韩国食品。几乎同等比例的受访者(86.3%)会收看韩国新闻、欣赏韩国戏剧和音乐,其中绝大多数(82.8%)每周多次进行此类娱乐活动。当把以上韩国文化的元素介绍给在澳居住的身边人时,他们扮演了韩国美食、韩国流行音乐和韩国戏剧的“文化大使”的角色。
在583位有效受访者中,有15位(占2.7%)是被领养的韩裔。虽然占比不多,但与在韩出生的人口占澳大利亚总人口数的比例(3.2%)不相上下。他们中大多数被领养时不满12个月。
被领养者和非被领养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更有可能选择 “澳大利亚人”作为他们的第一身份认同,并在提到澳大利亚人时使用“我们”(而不是“他们”)一词。在调查中,前者更倾向报告曾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或性取向歧视的经历。
教育、职业和生活满意度
在583份有效回复中,有403名受访者(69%)在被调查时不处于失业状态。大多数受访者的教育水平很高:根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80.8%的受访者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而澳大利亚全民拥有相同学历水平的人口仅为24%。但由于研究人员均有博士学位背景,这项数据可能无法代表所有韩裔澳大利亚人的教育水平。
在就业方面,32.9%的受访者从事全职工作,17.3%从事兼职工作,13%为临时工,19%从事个体经营,11.7%失业,6%退休。从就业领域看,“行政服务”占17.5%,“专业服务”占14.9%,“其他”(未指定)占14.9%,“住宿和餐饮服务”占9.1%。
在403名受访者中,大多数(59.7%)是在职女性。有52%是第一代韩裔移民,15.3%是技术移民。55.2%在职韩裔表示,其个人家庭收入在45001美元到120000美元之间。
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表示出高满意度。本研究通过结合他们对职业成就、职业目标进展和学习机会的满意度回答,得出职业满意度得分,满分为100分。近一半(47.1%)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职业“满意”或“非常满意”(即对以上要素的评分达到或超过80分),而13.2%的人表示他们“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即对以上要素的评分低于60分)。在生活满意度方面,31.8%的人表示他们对生活“满意”或“非常满意”,而21.3%的人表示他们“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平均生活满意度得分为70分,略低于平均职业满意度(72分)。生活满意度与职业满意度呈正相关趋势。
拥有澳大利亚公民身份的受访者倾向于认为自己比非澳大利亚公民更幸福。公民身份和生活满意度间呈现高度相关性,两者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理论可以用于解释此现象。一方面,对在澳大利亚的工作和生活感到满意的韩国移民更有可能申请澳大利亚公民身份。另一方面,获得公民身份可以提高在澳大利亚的生活满意度。不过这需要进一步调查。与非澳大利亚公民相比,澳大利亚公民拥有更高的英语水平和更强的澳大利亚身份认同。在职男性和女性就职业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英语水平和自我身份认同是影响生活和职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工作中遭受歧视的概率也与之相关。英语水平越高的员工,对生活和职业感到满意的可能性越大;自我认同为澳大利亚人的员工,在职场遭到歧视的可能性越小。
韩裔的身份认同与生活和职业满意度之间并非显著性相关。然而,对韩裔身份认同感越强的员工,越有可能认为职场文化具有歧视性。同时,受访者若更偏向认同自己是澳大利亚人,就越有可能对职业和生活感到满意。
通过侨民来理解韩澳关系
在澳韩两国庆祝建交60周年之际,本研究对在韩出生现居澳大利亚的群体进行的首次调查为外界提供了重要数据,以此展示两国之间的联系,以在这两国都有居住经历的群体对两国的认可程度。外交不仅是政府间的关系,在个体间这一层面上也很重要。
这一群体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本研究实属首例,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每两年进行一次此类追踪调查。当韩裔移民来到澳大利亚时,他们不仅带来了劳动力和资本,还带来了他们的价值观、文化和现代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的韩裔澳大利亚人进入澳大利亚主流社会,他们将继续成为澳大利亚了解韩国的重要来源,这与建立更稳固的澳韩关系息息相关。澳大利亚若想进一步了解其第三大出口国,可以从了解在韩出生现居澳大利亚的群体开始。
作者:宋智英博士 (Dr Jay Song),瑞安·古斯塔夫森博士 (Dr Ryan Gustafsson),崔大正博士 (Dr Daejeong Choi),申媛善博士(Dr Wonsun Shin)
鸣谢:2021年在韩出生现居澳大利亚群体的调查由韩国研究院(AKS-2019-INC-223000X)和外交贸易部的澳大利亚韩国基金会资助。